企業一把手和團隊之間這種步調不一致,是企業中存在的難題。有一句話叫“不遇盤根錯節,何以辨利器”。正是因為存在這些左右為難的問題,才彰顯出企業家的巨大價值,優秀的企業家能夠在這些問題中突圍出來,才可以真正建功立業。
企業領導者一般會確立比較高的目標,但有時候這僅僅是企業一把手的目標,而不是團隊的目標。不管是新老干部,他們都會核算、盤算,這些目標對我的價值何在,對我有什么意義?老板有名有利,這與我何干,我為什么要為老板賣命?
“一陰一陽之謂道”,我們需要非常清晰的股權結構頂層設計,包括現代經營體系的設計,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文化氛圍——也就是公司經營者、管理者、員工彼此之間的心與心的鏈接關系。
企業氛圍的本質其實是一個企業的境界,我們大體上可以看到,一位員工、一位干部,他的境界可以分成這樣幾個層次:
第一層,相信看得見的。
他只相信自己看得見、有形的利益,這就是很簡單的一份利益交換,你給我多少錢,我就做多少事。
第二層,相信公司承諾。
即便沒有可以看得見的收益,但他相信公司的承諾,比方股權、期權一些激勵方案,雖然有許多不確定性,但他愿意相信你的這份承諾。
第三層,相信領導。
過去的幾年間,公司一把手以自己的行為證明了他是一個值得相信的人。
第四層,相信事業。
他相信這份事業對自己的一生都有價值。
最近,我們在觀看紀錄片《輝煌中國》,其中有一句很振奮人心的話——“我干過胡麻嶺”?!拔腋蛇^胡麻嶺”的故事就在《輝煌中國》第1集,你看過的話就會有觸動,這就是我們的干部和員工。他相信這份事業,我們也給了他參與一項偉大事業的機會,最終就會互相成就。
第五層,相信自己。
相信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,認為每一件事情對他來說都是磨礪自己的成長機會,而不僅僅是收益所在。
我們常說:工作是修煉心靈的道場,成就他人的舞臺,順便,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,以及養家糊口。所以,企業經營的本質是提高心性,唯有提高了心性,我們才能干成大事。有的人選擇投機鉆營,買官賣官,以為這樣可以干成大事。其實這些人很糊涂,他們并不明白事業和人生發展的規律。
《中庸》講“誠則明,明則誠”?!闭\“可以分成五個層面和境界,一個真誠的人順著臺階、逐層往上走,他的力量、能量就會彰顯出來。但只有誠是不夠的,唯有那份明才能賦予我們智慧,所以“誠則明,明則誠”。唯有明白了道理和本質,我們才能從黑暗走向光明,并且帶領別人走向光明。